本文内容:
不知道是誰提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觀點,導致父母和老師都卯足了勁兒對孩子揠苗助長。早早開始要求孩子學知識、上早教,甚至閱讀也被功利化了。如今這個時代,是一個創意的時代,是一個動腦筋的時代。今天的教育,已經不再是單純強調孩子學到了多少,尤其是幼兒園階段,如何建立和呵護孩子學習的自信心才是最重要的。當今的幼兒園教育,我認為還是過於強調對知識的獲取,過於功利化,這種對孩子催生催熟的狀態,會導致孩子對學習,對書本的抵觸,會讓孩子不想和畏懼長大。因此,比起在很小的時候就希望孩子掌握很多具體的知識,“快樂的童年”才是對孩子成長最為有益的。具體到閱讀的部分也是同理,從閱讀中獲得什麽具體的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在童年階段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別讓孩子每天讀很久書,“玩”才是最重要的功課媽媽們需要了解關於閱讀的三個維度:首先要讓孩子愛上閱讀,接著是讓孩子學會閱讀,再有就是把閱讀當做學習的工具。0~6歲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黃金期;在10歲左右,國際上會有專門針對孩子是否學會閱讀的測試;到了孩子15歲左右,我們要關註孩子是否能夠把閱讀當做學習的工具。可見,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是第一位的,媽媽不要有太強的功利性,讓孩子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才是最重要的。不必苛求每天有很長的閱讀時間,“玩”還是幼兒園階段孩子最重要的功課。書籍,毋庸置疑是開拓孩子視野的很好的途徑,但是在6歲以前,接觸廣闊的真實世界對孩子的成長意義更為重大。在假日多帶孩子走出去,對小年齡的孩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體驗。如果父母喜歡閱讀,不會有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很多媽媽問我,親子閱讀從多大開始?為什麽我的孩子不喜歡讀書?我認為親子共讀從寶寶出生就可以開始,對於剛剛出生的小寶寶當然不是自己讀,而是媽媽讀書給寶寶聽。媽媽首先要自己從書中感受到閱讀的快樂,再通過講這本書的方式,通過媽媽的聲音把這種”閱讀的快樂“傳遞給孩子。閱讀的習慣是需要培養的,這種培養最重要的就是家庭裏的閱讀氛圍,爸爸媽媽是否喜歡讀書呢?是否有讀書的習慣呢?如果爸爸媽媽每天看電視,玩手機,卻口口聲聲說孩子為什麽不讀書,這種督促是很無力的。床邊閱讀是我非常推崇的親子共讀方式閱讀的意義不止是為獲得知識,它提供的還有休閑、思考與內省的樂趣,不讀書不會死,也不會生病,可你要相信,讀很多書的人,生活一定非常快樂、休閑。現在很多孩子不喜歡讀書,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問題在於父母或老師。過於強調讀書的功利目的。孩子讀一本書,父母一定要問問從這本書裏學到了什麽;說讀書要有讀書的樣子,不能邊吃東西邊讀書,不能賴在床上讀書,一定要好好坐在書桌前。必要的規矩養成,我不反對。但是有些時候,父母也要靈活,不能因為太過功利和過分強調規矩,而讓孩子喪失了閱讀帶來的休閑和愉悅。英國有上百年床邊閱讀的歷史。小朋友通過長期的床邊閱讀,習慣了媽媽講一個故事,要一天一天,講很久才能講完。於是,才會誕生《哈利波特》這樣的作品。近些年,中國的媽媽也在逐漸接受床邊閱讀的方式,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很多媽媽還是會“讀一小會兒就催促孩子快睡“,孩子對閱讀剛剛興起,媽媽就像強制關掉水龍頭一樣,用”快睡“把孩子的興致澆滅了;或是,媽媽講著講著,孩子沒睡著,媽媽先睡著了。當然偶爾媽媽太累了,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常常是這樣,床邊閱讀的效果就很難保證了。至少,媽媽的狀態應該是讓孩子能夠感受到,媽媽本身是很熱愛閱讀的,是很享受床邊閱讀這件事兒的,發自內心地願意陪伴孩子這段臨睡前的親子閱讀時光。兒時不競爭 ,長大才勝出育兒專家尹建莉老師也持相同觀點,在她最新發布的教育理念中就曾提到:“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這樣的觀點如同一個悖論,可能挑戰了人們的習慣。但很多人認為競爭意識要從小培養,如同美德需要從小培養一樣。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這一誤區的出現有兩方面主要原因,一是過分高估了“競爭”的正面意義,二是沒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務是什麽。放下競爭意識,才是拿起競爭能力。這正是老子說的“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也就是本文要表達的“兒時不競爭,長大才勝出”。無獨有偶,中國童話大王鄭淵潔曾寫過這樣一篇文章《請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他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更是重視這一點,甚至讓人匪夷所思,他在兒子小學時就教唆兒子退學,但他的兒子鄭亞旗,開奧迪去打工、16歲炒股、18歲經濟獨立找工作,現在是爸爸替兒子打工。而中國聯想集團總裁的高級助理,被當今媒體喻為“輸在起跑線上的哈佛男孩”於智博,從小成績就處於下遊,如今卻寫出《留學美國三部曲》《DELL新丁/Rookie》《敲開了哈佛商學院大門》等著作。“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口號實在是商家用來忽悠家長花錢的最佳口號,但是寶爸寶媽們應該意識到:短跑才計較起跑線,人生是長跑。你見過馬拉松比賽幾萬人在同一起跑線上出發的嗎?子彈都得飛一會,何況孩子的成長呢?熊爸爸希望各位寶爸寶媽明白,成功的,理智的父母有一個共同特點:不著急。父母要做的,只是靜靜地陪孩子一起成長。 (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 --------------------------------- |